明蜀藩王-靖王
靖王朱友堉为献王嫡长孙、悼庄世子嫡长子,出生于永乐四年(1406)九月己已日。因其父未袭既死,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十月十一日袭封蜀王。王妃李氏,为成都中护卫千户李昇之女,册封于宣德二年(1427)夏四月。
初,华阳王朱悦爠密谋夺嫡,献王椿“觉之,会有他过,杖之百,将械于朝。”友堉为悦爠向献王力请,悦耀才得以释放。朱椿死后,友堉刚好在京城,“悦爠窃王帑”,友堉归来后既往不咎。而悦爠却诬奏友堉对他怨恨诽谤。成祖朱棣召友堉讯之,在未来得及查明真相时成祖既驾崩。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查明友堉被诬,命其归藩。既而召见悦耀,悦爠仍执前奏,仁宗大怒,抵其奏章于地,迁悦爠至武岗,后又复迁澧州。
友堉格守祖训,尽心尽力戍守西南边陲,坚决镇压当地叛乱,没有枉费朱元璋封藩之意。宣德二年(1427)秋七月,友堉上奏:“昨再奉敕调军剿捕松潘叛寇,已委指挥李瓘等官领兵四千往松潘听征。”宣德五年(1428),总兵官陈怀奏都司“私遗蜀邸炮,用以警夜,非制”。友堉旋即“诏逮都司首领官”。
宣德六年(1429)六月辛亥,友堉又奏:“成都三护卫,请以中右二护卫归朝廷,留左护卫官军供役。”宣宗朱瞻基“嘉其能省,纳从之”。友堉再奏缺官,请调补及留南人为匠,上“皆从之”。说明此时的蜀川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没有或是很少叛乱,因而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护卫供役,只留一护卫足以。调补并留南人为匠,则从另一方面表明蜀川社会经济繁荣,需要更多的匠人和管理官员。
宣德六年(1431)九月丙子,友堉薨,享年二十六岁,在位六年,宣宗赐谥“靖”。王妃李氏、侍姬黄氏皆自经以殉。宣宗闻之,“俱赐祭,命有司治坟,赐黄氏为王夫人”。友堉生前无子,其胞弟朱有壎得以进封。

明蜀王陵博物馆 2015 版权所有 蜀ICP备1309412号 网站运营支持:万物智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