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成果展示

明朝历代蜀王的主要事迹

1、献王朱椿

      蜀献王朱椿,生于洪武四年(1371)三月,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庶十一子。母惠妃郭氏,为滁阳王郭子兴之女。洪武十一年(1378)春,朱元璋册封朱椿为蜀王,又于十八年(1385)命其驻扎祖籍凤阳,意使朱椿不要忘本,谨记江山的来之不易。在凤阳时,朱椿开闢西堂,与名士李叔荆、苏伯衡商榷文史。他自幼聪明好学,仪表英俊,“性孝友慈祥,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和睦兄弟、慈爱臣民,因而深得太祖喜爱、兄弟敬重、臣民拥戴,朱元璋常称他为“蜀秀才”。[《明实录类纂·宗藩贵戚卷》,第1566页,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

      洪武十八年(1385)冬十月,太祖册封永昌侯蓝玉之女为蜀王椿妃,以繁衍宗室。二十二年(1389)九月,因朱椿即将就藩,太祖既命户部“运钞三十万锭赴蜀府,以备赏赉”。[《明实录类纂·宗藩贵戚卷》,第850页,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二十三年(1390)蜀王椿就藩成都。入蜀为王之后,朱椿聘请名士方孝孺为世子傅,表其居曰“正学”,以风蜀人。当他得知诸博士生活贫困时,就从自己的禄米中拨出一部分资助他们,每月一石,从此之后立为定制。朱椿还十分礼贤下士,如命人造安车赐予长史陈南宾。对于民间的名人贤士他也甚为看重,如听闻义乌王绅贤良,就聘请他到王府,待之以客礼。王绅的父亲王祎客死云南,王绅打算到云南取回父亲的遗骨,朱椿更是慷慨地资助他。

      明初时诸王皆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备边练兵,守土安邦,以拱卫朝廷。而朱椿独以礼教守西陲,诣讲郡学、倡导礼教。但对叛乱者他也坚决镇压,如《明史·诸王列传》载:“番人入寇,烧黑崖关。椿请于朝,遣都指挥瞿能随梁国公蓝玉出大渡河邀击之。自是番人詟伏。”朱椿看出前代两川之乱,“皆因内地不逞者钩为患。有司私市蛮中物,或需索启争端”。因而严禁各级官吏官府向民族地区索取财物或私下进行财物交易、巧取豪夺。朱椿“请缯锦香扇之属,从王邸定为常贡,此外悉免宣索。”蜀人由此安居乐业,并日益殷富。“川中二百年不被兵革,椿力也。”[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

      蜀王镇守西南边陲,不仅能威慑羌戎,拱卫朝廷,而且还能起到监督当地官员的作用。洪武三十年(1397)三月癸亥,太祖派遣驸马都尉谢达前往蜀王府谕朱椿:“秦蜀之茶……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迩因边吏讥察不严,以致私贩出境,为夷人所贱……我国家榷场,本资易马,以备国用。今惟易红缨杂物,使番夷坐收其利,而马入中国者少,岂所以制夷狄哉!尔其谕布政司、都司,严为防禁,无致失利。”[ 《明实录类纂·宗藩贵戚卷》,第26页,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朝廷希望蜀王能够监督边吏把好严关,保障军马的供应,以备不时之需。

      成祖即位,朱椿来朝。对这位贤能听话的弟弟,朱棣“赐予倍诸藩”。如此优待有几种原因:(1)献王椿就藩之后,把川中治理得井井有条。使蜀地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成祖当然会十分器重和礼遇他。(2)对朱椿支持他起兵的犒劳。(3)大义灭亲,保证朱棣稳座江山。据载,“谷王橞,椿同母弟也,图不轨。椿子悦耀,获咎于椿,走橞所,橞称为故建文君以诡众。”朱椿察觉后,于永乐十四(1416)年秋七月密遣仪宾顾瞻上奏“谷王橞谋不轨……并奏其他事,谓橞恃宠纵横,有无君之心,藏匿之叛……上得奏……遂遣中官赉敕谕橞令送崇宁王还蜀,且察其所为”。同年冬十月,谷王橞进京入见,成祖“以蜀王奏章示之。橞惭惧慄慄,无一言自辩,但曰:‘死罪,死罪,惟上天地大恩全其生耳。’”[《明实录类纂·宗藩贵戚卷》,第45页,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此后,帝报曰:“王(蜀王朱椿)此举,周公安王室之心也。”待朱椿入朝,成祖“赉金银缯彩钜万”,[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朱椿治家严明,要求子孙后代勤于政事、慈爱臣民,禁止对民间巧取豪夺,故后世蜀王多有政声,成为明朝历史上最为贤德的亲王家族。永乐二十一年(1423)二月壬戌,朱椿薨,在位三十三年,享年五十四岁,成祖赐谥“献”,葬于成都北郊天迴山(今天回山),其元妃蓝氏、次妃金氏。共育六子、十一女,皆封郡王、郡主。


2、悼庄世子朱悦火廉

      蜀世子朱悦火廉,献王朱椿嫡长子,太祖第二十九孙。洪武二十一年(1388)八月二十九日出生于凤阳,永乐元年(1403)封世子,世子妃刘氏。少时于府中师从方孝孺。悦火廉从小就深受乃父熏陶,也是好学儒雅之人。成祖曾“嘉其纯雅,论勉进学,赐白金、彩币加厚”。[《明实录类纂·宗藩贵戚卷》,第869页,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 ]永乐七年(1409)六月乙已日,悦火廉未袭先卒,享年二十一岁。由于他在世时品行端正,言行谨慎,性情忠厚质朴,孝敬长辈,友爱兄弟,谦恭和睦,成祖追谥“悼庄”,于永乐八年(1410)四月葬于成都北郊威凤山(今凤凰山)。世子妃刘氏也于次年秋七月壬辰薨。次妃为张氏。

3、靖王朱友堉

      靖王朱友堉为献王嫡长孙、悼庄世子嫡长子,出生于永乐四年(1406)九月己已日。因其父未袭既死,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十月十一日袭封蜀王。王妃李氏,为成都中护卫千户李昇之女,册封于宣德二年(1427)夏四月。

      初,华阳王朱悦耀密谋夺嫡,献王椿“觉之,会有他过,杖之百,将械于朝。”[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友堉为悦耀向献王力请,悦耀才得以释放。朱椿死后,友堉刚好在京城,“悦耀窃王帑”,友堉归来后既往不咎。而悦耀却诬奏友堉对他怨恨诽谤。成祖朱棣召友堉讯之,在未来得及查明真相时成祖既驾崩。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查明友堉被诬,命其归藩。既而召见悦耀,悦耀仍执前奏,仁宗大怒,抵其奏章于地,迁悦耀至武岗,后又复迁澧州。

      友堉格守祖训,尽心尽力戍守西南边陲,坚决镇压当地叛乱,没有枉费朱元璋封藩之意。宣德二年(1427)秋七月,友堉上奏:“昨再奉敕调军剿捕松潘叛寇,已委指挥李瓘等官领兵四千往松潘听征。”[《明实录类纂·宗藩贵戚卷》,第63页,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宣德五年(1428),总兵官陈怀奏都司“私遗蜀邸炮,用以警夜,非制”。友堉旋即“诏逮都司首领官”。

      宣德六年(1429)六月辛亥,友堉又奏:“成都三护卫,请以中右二护卫归朝廷,留左护卫官军供役。”宣宗朱瞻基“嘉其能省,纳从之”。友堉再奏缺官,请调补及留南人为匠,上“皆从之”。[《明实录类纂·宗藩贵戚卷》,第70页,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说明此时的蜀川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没有或是很少叛乱,因而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护卫供役,只留一护卫足矣。调补并留南人为匠,则从另一方面表明蜀川社会经济繁荣,需要更多的匠人和管理官员。

      宣德8年(1431)九月丙子,友堉薨,享年二十六岁,在位七年,宣宗赐谥“靖”。王妃李氏、侍姬黄氏皆自经以殉。宣宗闻之,“俱赐祭,命有司治坟,赐黄氏为王夫人”。[《明实录类纂·宗藩贵戚卷》,第672页,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友堉生前无子,其胞弟朱有壎得以进封。

4、僖王朱友壎

      蜀僖王朱友壎,悼庄世子嫡三子,靖王胞弟,永乐七年(1409)二月十九日生,永乐二十二年(1424)十月十一日封罗江王。王妃赵氏,为新繁县儒学训导赵弼次女。宣德七年(1432),朱友壎嗣位。其“淳厚端谨,言动率礼,未尝有过”。

      宣德九年(1434)六月癸丑,友壎奏患寒疾,宣宗“命中官以太医院医士驰驿往视”。[《明实录类纂·宗藩贵戚卷》,第73页,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 ]但其疾终究未能治愈,于同年六月丙寅薨,宣宗赐谥“僖”,享年二十六岁,在位一年零九个月,无子。宣德十年(1435)三月十三日葬于成都府华阳县积善乡正觉山。

5、和王朱悦劭火

      蜀和王朱悦劭火,太祖第四十七孙,蜀献王庶五子,母为献王宫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十二月庚寅生。永乐二年(1404)夏四月甲戌封保宁王,因僖王无子嗣,故于宣德十年(1435)三月辛亥进封蜀王。悦劭火“节俭守礼,称贤王”。[ 清·常明《四川通志》卷一百八十九《纪事》。]

      悦劭火在位时,有贵州苗人叛乱。正统十四年(1449)冬十月乙丑,悦劭火奏:“贵州苗贼出没,迫近边境,欲将成都左护卫原征麓川官军指挥同知郑启等一千五百人往总兵官处听调策应,将原旧各军免差户丁守备供应。”[《明实录类纂·宗藩贵戚卷》,第107页,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以王府护卫军支援配合朝廷官兵共同平乱,拱卫大明朱姓江山。

      天顺六年(1462)春正月己未,悦劭火薨,英宗赐谥“和”,享年六十五岁,在位近二十六年。正妃何氏;次妃金氏;继妃徐氏,兵马指挥徐讽之女,年二十六,不食死,谥“静节”。夫人林氏、任氏、易氏。

6、定王朱有垓

      朱有垓,和王嫡长子,正统十一年(1446)七月乙巳封世子。正妃蒯氏,为西城兵马指挥蒯缙之女;次妃王氏。天顺七年(1463)三月癸丑,友垓袭封蜀王,本年薨,英宗赐谥“定”。友垓生平好学能文,精通诗赋,擅长草书,有文集十卷。[ 清·常明《四川通志》卷一百八十九《纪事》。]

      英宗较为赏识这位才华横溢的蜀王,对其所请给予特例。《英宗实录》卷三五五载,天顺七年(1463)秋七月戊辰,蜀王友垓奏:“臣父王薨时,臣为世子,其禄米即宜住支,然有事陆续纳过,食用无存。今户部移文欲令还官,乞赐矜免。”英宗特许之。

7、怀王朱申鈘

      朱申鈘,定王嫡长子,正统十四年(1449)生,天顺八年(1464)九月袭封。妃徐氏,为富顺县知县徐绮之女。成化七年(1471)申鈘薨,宪宗赐谥“怀”,享年二十二岁,在位七年。葬成都府华阳县东二十里东景山。妃徐氏薨于成化十一年(1475)三月丙辰。子夭无嗣。其庶弟以通江王进封。

      怀王申鈘与当地官员有宿怨。据《宪宗实录》卷八十五记载,成化六年(1470)十一月丁亥,“四川按察使郭纪为蜀王所奏,下狱。先是,蜀府有护卫卒十五人,白昼攫人金于市中,众执以告,纪治之,杖而死者三人。王怒,因奏纪酷暴并诬其乘轿不下端礼门,及叱骂守门千户等罪。诏巡视四川户部右侍郎黄琛会按御史鞫之,逮下狱,罪当杖,遇赦得释”。看来,即使是多出贤王的蜀藩也有仗势欺人,无视法纪的王爷。

8、惠王朱申凿

      朱申凿,定王庶三子,怀王庶弟,母妃为定王次妃王氏,天顺三年(1459)六月十九日生,成化七年(1471)三月初一封通江王,成化八年(1472)夏四月乙卯进封蜀王,妃陆氏,继妃梁氏,夫人何氏。弘治六年(1493)七月癸巳申凿薨,孝宗赐谥“惠”,享年三十五岁。在位二十一年,颇有政声,德惠被于民,“王善诗文,有惠园集”。[ 清·常明《四川通志》卷一百八十九《纪事》。]

      惠王申凿还慷慨拨银,赈灾恤荒。《孝宗实录》卷二十三记载:弘治二年,四川包括成都、重庆在内的八府五州受灾,“二月丙午,先是,以四川饥,议将蜀王原乞土地利息税司课程劝扣一年,更请王量借谷种银两以应急用而于秋收归偿。”申凿奏云“利银已废尽,第别发银五千两、谷五千石应用”,赈济饥民、流民达十八万余户近二百五十八万人。孝宗闻听,降敕对其加以褒奖,“所供银谷就准劝扣利解之数”。

9、昭王朱宾瀚

       朱宾瀚,惠王嫡长子,母妃梁氏,成化十六年(1480)生,成化十九年(1483)三月癸卯御赐名曰“宾瀚”,弘治四年(1491)十二月二十日封世子,弘治七年(1494)十月戊辰袭封蜀王。妃刘氏,南城兵马指挥刘明次女,以贤德择配于王。正德三年(1508)宾瀚薨,享年二十九岁。在位十六年,政绩卓著,“仁厚喜儒”,是明朝中期著名贤王。孝宗皇帝常于朝中称赞其贤能,“赐诗以河间礼乐,江夏忠勤美之”,[ 同①。]并要求宗室皆应以之为楷模。及死,孝宗甚是悲痛,“辍视朝三日,遣官谕祭,赐谥‘昭’。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在京文武衙门皆致祭焉”。[ 转引自程娟:《明朝历代蜀藩王》,见《成都文物》1996年第3期。]

       孝宗虽爱之,但在某些问题上还是格守法制,没有给予蜀王特例。《武宗实录》卷十四载,正德元年(1506)六月乙亥,蜀王宾瀚奏:“岁赐食盐百引,日遥不足给,欲自备价于重泸收买,乞弛关津之禁。”户部尚书韩文奏谓:“此端一开,则该府旗校人等或越关私贩,或影夹射带,关津不敢盘诘,为害甚大,所请决不可从。”上是之。

10、成王朱让栩

       朱让栩,昭王嫡一子,正德五年(1510)夏四月癸丑袭封,嘉靖二十六年(1547)薨,赐谥“成”(意为最大最高成就者),在位三十七年。妃何氏,为西城兵马指挥何世昂之女;继妃杜氏,生三子。

       孝宗称“蜀多贤王”,举献王家范为诸宗法。“让栩尤贤明,喜儒雅,不迩声伎,创义学,修水利,赈灾恤荒。”嘉靖十五年(1536),巡抚都御史吴山、巡按御史金粲奏闻朝廷,武宗朱厚照赐敕嘉奖,并署坊表曰:‘忠孝贤良’。”[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二十年(1541)建太庙,让栩献黄金六十斤,白金六百斤。世宗酬以玉带币帛。

11、康王朱承爚

       成王庶三子,嘉靖十年(1531)十二月辛丑封世子,嘉靖二十八年(1549)袭封,三十七年(1558)薨,世宗赐谥“康”,在位九年。妃当氏,继妃林氏。

12、端王朱宣圻

      康王庶一子,母妃林氏,嘉靖三十七年(1558)六月辛卯改封世子,管理蜀府府事,七月庚午正式册封为世子,嘉靖四十年(1561)袭封,万历四十年(1612)薨,神宗赐谥“端”,在位十一年。妃史氏,为四川成都左卫应袭史书之女。

      袭爵后,宣圻“上黄金千两、白金万两助大工、锡金币”。世宗降敕褒奖之,赐“忠孝”。[ 清·常明《四川通志》卷一百八十九《纪事》。]端王在世时,还建立宗学,以教育宗室子弟,并征蛮佐军,进贡财物供军国之用。

13、恭王朱奉铨

      端王嫡一子,万历六年(1578)封世子,四十三年(1615)三月甲戌袭封,同年薨,神宗赐谥“恭”。妃凡氏。 时端王宣圻薨,奉铨“居丧未请,敕管理遽奏名封”。礼部劾其蔑违祖制,奏请“制禄数月稍示惩创”。奉铨急忙上书请罪,神宗念其亲亲之谊,尚且姑息之,只夺辅导官俸禄半年。

      恭王奉铨与其护卫官关系不和。《熹宗实录》卷六有载,天启元年(1621)二月甲子,奉铨上奏:“臣左护卫百户杨琨子杨桂等倚藉青衿,霸占田土前后逋粮千石,臣行令承奉拘责其仆,寻仆病故,桂等假借人命纠党数百围逼臣宫,世子妃彭氏竟致惊殒,承奉、典仪概被抄掠,仍复呼朋引类肤愬当道……惟皇上笃念亲亲,逮治桂等追租正罪,无使弱藩为恶生鱼肉。”熹宗旋即派人查办,“不得徇情偏护,一应侵占田土悉行清查退出,本府自行佃种,抚按寥民亲诣王宫安慰”。

14、末代蜀王朱自澍

      恭王嫡一子,万历三十二年(1603)封世孙,四十四年(1616)改封世子,既而袭封。崇祯末,京师陷,蜀尚无恙。崇祯十七年(1644)八月,张献忠大西军攻陷成都,合宗被害,至澍率妃彭氏及次妃邱氏等投井自尽。因其时明朝已亡,无谥。在位二十四年。自此,蜀藩绝世。

明蜀王陵博物馆 2015 版权所有 蜀ICP备1309412号 网站运营支持:万物智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