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最新动态


“北有十三陵,南有蜀王陵”“精美绝伦、富丽堂皇”“中国最美地宫”

这里是:明蜀王陵。

    


“网上看展”第四十四弹:明蜀王陵“文物展"。


明代成都的城市建设之二


  曹景川侯震奉旨兴工,建设蜀王府。王府基地选择在大城中央,位于成都市五担山之南,显然仍在前代王宫废址之上。明代蜀王府形势严,府邸周围;环以砖城,周围五里,高三丈九尺;城下蓄水为壕;外设萧墙,周围九里,高一丈五尺,于是形成三道屏障:内城、护城壕和外城。真所谓宫墙万仞,咫尺天涯。嘉靖二十年(1541)又复增修。从其布局来看,与广西桂林市明代靖江王府十分相似。

  蜀王府外城萧墙之南有棂星门,门的东面有过门,南临金水河,河上建立金水桥,为三桥九洞通南北,桥南设石兽、石华表各二尊,气势雄伟、壮丽。

  蜀王府内部结构复杂、紧凑,廊庑众多,殿阁重叠。据正德《四川志·藩封·蜀府》记载:“太祖高皇帝治定功成,乃封第十一子于蜀,建国成都。洪武十八年(1385)谕曹景川侯震等曰:‘蜀之为邦,在西南一隅,羌戎所瞻仰,非壮丽无以示威,汝往钦哉。’震等袛奉,营国五担山之阳,砌城周围九里,高三丈九尺。南为棂星门,门之东有过门,南临金水河,为三桥九洞以度,桥之南设石兽、石表柱各二。红桥翼其两旁。萧墙设四门:东曰体仁,西曰遵义,南曰端礼,北曰广智。端礼在棂星门之内,其前左右列顺门各二,直房各四。端礼门之内为承运门。门左右为东西角门。前为东西庑及顺门。承运门内为承运殿;前有左右庑;东西殿左右有东西府;东西偏(屋宇)为斋寝凉殿。后为殿。殿后有存心殿。又后为宫门,红墙四周,外左、右顺门相向。门内为正宫,鳞次五重。山川坛在萧墙内西南隅。其西为社稷坛,又西为旗纛庙。承奉司在遵义门左。其他长史、仪卫司、典宝、典膳、纪善典仪、良医、工正、奉祠、审理八所、广备仓库、左护卫俱错居萧墙外。

  此后又增修王府。嘉靖四川志·藩封·蜀府》载:“嘉靖二十年(1541),奏准包砌以石,设四门如砌城制。端礼门内为承运门,左右为东西角门,前为左右庑及顺门。承运门内为承运殿,前为东西殿庑。左顺门入为东府,前为斋寝,右顺门入为西府,前为凉殿,俱南向。承运殿后为园,殿后为存心殿,又后为王宫门,内为王寝正宫。端礼门前有水横带,甃月池为洞,铺平石其上。东西列直房。其西为山川社稷坛,又西为旗纛庙。东南隅为驾库。东有古菊井,驾路所经。端礼门前外东西道有过门,南临金水河,并设三桥,桥洞各三。桥之南设石狮、石表柱各二,再南平旷中设通道,旁列民居、衙东西者四。正南建忠孝贤良坊,外设石屏,以便往来。更建坊于四衙,东南曰益懋厥德,东北曰永慎终誉,西南曰江汉朝宗,西北曰井参拱极。”萧墙内有菊井,为成都八之一,曰“菊井秋香”。正德《四川志·成都府·山川》载:“菊井在蜀府萧墙内,即旧府学之前。”康熙《成都府志·山川》载:“菊井,蜀藩萧墙内,成都八景之一,名‘菊井秋香’。”雍正《四川通志·山水》载:“菊井在废蜀萧墙内。”


“线上文物展”系列之肆拾肆:

明三彩琉璃陶骑士俑△



未完待续



明蜀文化之旅,

探索蜀都文化奥秘,领略明代人文风情。


明蜀王陵博物馆 2015 版权所有 蜀ICP备1309412号 网站运营支持:万物智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