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约会”明蜀王陵博物馆
“网上看展”第三十六弹
北有十三陵,南有蜀王陵”
“精美绝伦、富丽堂皇”
“中国最美地宫”
这里是:明蜀王陵。
接下来为各位准备的“网上看展”第三十六弹:明蜀王陵“文物展"。
明代成都商业的特点
1)各类商品的专门市场日益增多,销售范围扩大。为便于各类商品的交易,市区已出现若干经销同类商品的专门销售区域,除唐宋以来经久不衰的花市、蚕市、锦市、扇市、七宝市、药市而外,重要的商品市场还有:皮革市、旧衣市、纱帽市、玉器市、钱纸市、猪市、栏杆市、草市、骡马市、银器市、木市、珠宝市,这些专门市场按商品进货路线或销售渠道自然分布于全城,形成了完整的商业网点,反映了成都城市的供销情况。
2)在经营方面,形成工商结合的格局,许多商号附设手工作坊,以自产自销为主,如栏杆、铜器、金银器、玉器、皮货等商号,自有店铺和作坊,作坊生产加工产品,其后在店铺销售。
3)开拓原料市场,建立较为可靠的原料供应基地,从而使成都商业获得了充分的货源条件。如玉器原料,玉石来自灌县(今都江堰市—本文作者注),俗称土玉,玉行设庄采购,运回成都,以金刚沙解之,琢而为器,富有特色。本市经销的木材,来自松潘、理县,水运来成都,由木商加工销售。其它农副产品均来自成都周围富饶的农村,使成都市场货源充足,品种丰富。
4)作为川西平原,甚至省内外商品集散中心,成都商品来自四方,川西平原的农副产品、川西北高原的牛、羊、马、骡等畜产品,湖北、陕西的棉花,江南地区的特产纷纷运往成都,成都蚕丝、茶叶、金银制品、笺纸、中药材等远销四方,形成范围较广的商品辐射面。
5)成都市区定期集市有了进一步发展,各集市集中交易以某一类富有特色的商品为中心的各类物资商品。如大慈寺为成都历代享有盛名的商业贸易中心,侯溥曾描述它在繁盛时代的风貌:“成都大慈寺,据阛阓之腹,商列贾次,茶炉药榜,篷占筵篿,倡伏杂戏之类,坌集其中。”明代的大慈寺,仍是万商所聚,行医卖卜,市集游乐之处,大慈寺钱红布街,“青楼业也”。
这些商业繁荣的状况,反映了明代成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线上文物展”系列之三十六:
宋白釉瓷碗
汉铜布币
未完待续
明蜀文化之旅,
探索蜀都文化奥秘,领略明代人文风情。

明蜀王陵博物馆 2015 版权所有 蜀ICP备1309412号 网站运营支持:万物智汇